星期五 , 26 4 月 2024
首頁 / 品牌專區 / Nissan / VC Turbo一心二用了不得,Nissan Altima卓越旗艦型試過讓人豎拇指

VC Turbo一心二用了不得,Nissan Altima卓越旗艦型試過讓人豎拇指

近來國內進口中大型房車市場最夯的話題莫過於裕隆日產在9月25日所發表的Nissan Altima,它的出現是繼去年Toyota Camry改以進口導入台灣後的最新生力軍,也讓非房車不買的消費者多了一款新選擇。說起這個市場,它的規模在SUV的壓迫下已經縮水甚多,近幾年來都不及四千輛,直到Camry的進場,靠著該車近2700輛的掛牌量挹注,今年前三季總銷量已經來到4400輛大關,市場規模的擴大也意味著消費者關注度提高,此時裕隆日產導入Altima,自然很快便會成為此級買家比較的對象。

Altima的導入,意味著Nissan在台中大型房車從昔日國產車Teana正式轉入進口車新時代。
國內Altima導入的車色有黑白灰紅四色,最受歡迎的圖右的黑色,其次是白色紅色反而排名最後。
車頭V形水箱罩之大,已經直接與前保桿氣壩下原切齊

Altima在台車型設定採單一動力兩種配備規格,分別是116.9萬的豪華菁英版與128.9萬的卓越旗艦版,兩車價差12萬,訂單據說幾乎全部集中在後者,原因是差異太大。先來看新車外型,Altima幾乎就是Nissan在2017年推出的Vmotion 2.0概念車的量產翻版,碩大V形鍍鉻框水箱罩在房車低矮的身形下幾乎貼到地面,氣勢強烈,識別度高,前後相呼應的迴力鏢式LED頭尾燈,整體性一致。而靠著同級車獨有的C柱黑色飾板所帶出之懸浮車頂風格,使其擁有4.9米同級車最長車身的它變得有趣味許多,尤其放在對比色強烈的紅色或白色車款更易突顯。卓越旗艦型特有的19吋切削鋁圈如畫龍點睛般為該車的跑格加分不少。

車尾下方採雙出排氣尾管,保桿下緣還有車身同色分流器設計
Altima車身線條俐落,並講求空力,風阻係數僅0.26。請注意其C柱的懸浮車頂處理細節。
卓越旗艦型標配胎圈為235/40R19,此等組合大大增添本車運動跑格。

坐進Altima的車內,頓時感到車內空間十分開闊,尤其是前方控台沒有歐系對手太過厚重感,有精神又有質感,中控台除了空調仍採傳統按鍵旋鈕之外,其他舉凡影音導航或者是行車輔助等全部都集中到中控台上方八吋觸控螢幕多媒體系統,觸控與按鍵旋鈕兼備。這樣功能集中化,讓Altima的排檔鞍座就只剩下排檔和EPB電子手煞車以及旁邊的置杯座,駕駛者所有需要舉手操作都在近乎水平範圍之內,有助行車安全。

走類滑翔翼水平延伸的控台,配置簡潔大器,
方向盤採D-Type賽車設計,採EPS電子速感式轉向系統。
新車不僅可以連結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還可利用Siri才語音操作。

該車的駕駛儀錶採傳統雙圓中央搭配7吋數位MID,MID除了有節能油耗、音樂娛樂、主動安全、時速顯示和引擎增壓值/壓縮作動之外,旗艦型所特有的中文衛星導航,也可透過這裡來提供導航顯示。本車由於是美國製造的美規車型,儀錶板右側的時速表除了外圈為公制之外,內圈還有英制刻度,對目前普遍習慣數字顯示或是有HUD抬頭顯示幕的消費者來說,剛開始在讀取車速稍費力,但是久了便會習慣,當然若非得要看到精確時速,只能利用MID轉到車速頁面。

駕駛儀錶板看似傳統雙圓式,但功能很齊全,尤其是中央七吋MID可提供完善車輛訊息。
本車沒有HUD,看車速必須要看到駕駛儀表右側的時速表,右側時速表上頭公制英制分屬外圈和內圈,判讀時比較費神。
本車所使用零重力疏壓座椅的疲勞減輕幅度還真是相當受用。

在乘坐質量上,Altima的前座都有電調功能,駕駛座八向,前乘客座四向,另外旗艦型還有駕駛座兩組記憶,並有前座電熱功能。車廠號稱可減少長度駕駛疲勞度達30%的零重力體感皮質紓壓座椅果然很厲害,一坐來便可感受到脊椎和骨盆處都獲得極佳的支撐。至於後座在2825mm軸距助力下,膝部空間很充裕,腿部也有良好的支撐,但是頭部空間對於170公分試車手在正坐狀態下便不是那麼有餘裕度。至於地板中央也沒有明顯隆起,中央乘坐第三人不會感到不便,而後座也有空調出風口,這也是旗艦型所獨享的權利。

後座看得出來相當寬敞,但是頭部空間對170公分的試車手會有壓迫感’。
後座出風口可不是Altima的標配,唯有卓越旗艦版才有。下方還有比照前座控台所配置的Type A與Type C的USB充電座。
VC-Turbo可變壓縮比汽油引擎可以兼顧性能和油耗,整體表現不俗。

Altima最傲人的賣點在於所搭載的VC Turbo引擎,也就是目前國內Infiniti QX50所使用的同款引擎,這具讓車廠拿下WardsAuto 2019十大引擎殊榮的動力系統,由於壓縮比可在14:1到8:1之間變換,使其既有傳統高壓縮比所具備的節能以及低壓縮比所帶來的性能,讓這款代號KR20DDET VC-Turbo的2.0升直四渦輪增壓引擎,具備248hp/5600最大馬力以及38.8kgm/4400-4800rpm的傲人動力,經濟部能源局測試中油耗測試也有13.1km/L的一級能源效率等級,雖說距離Toyota Camry Hybrid的22.9km/L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是面對其他同級對手已綽綽有餘。

排檔鞍座布局十分簡潔,請注意前控台下方還有兩種不同的USB插座。
方向盤兩側後方還有換檔撥片,提供左降檔與右邊升檔的操作模式。
想看VC-Turbo運作到甚麼程度,只要透過駕駛儀表中央的七吋MID資訊頁面便可得知。

實際上路就會發現Altima果然讓人有重回「技術的日產」昔日榮光之感,這具引擎在匹配可模擬八速手排換檔的X-CVT無段變速箱下,動力輸出順暢有力,雖然最大扭力要到4400轉才出現,但是還不至於會給人低轉無力,反倒是隨自拉升,那種動力依然游刃有餘,大腳油門下加速反應更是迅捷,從國外0-100km/h零百起步加速僅需6.4秒,便說明在路上若是碰上Altima還千萬不要把它當成等閒之輩。至於有人問VC Turbo可變壓縮比作動時,駕駛者是否可以感受得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過駕駛者可以透過駕駛儀表MID的壓縮比動態作動表,看到當下開車時引擎是處於高壓縮比還是低壓縮比。

Altima的底盤調教果然有自家Remault集團的風格,開起來不僅得心應手且舒適。

講到動態表現,面對Toyota Camry有TNGA、Mazda 6有G力導引控制系統,操控都有兩把刷子,Altima還是有它的一套,憑藉著有Renalt-Nissan集團所打造的CMF-F模組化平台、低重心配置、環抱式大型副車架與通常競技車輛上才有的單筒式避震器,以及旗艦型特有的235/40R19配胎加持下,Altima的操控反應一流,在山區彎路一路開下來,可以感受到出乎意料的強力車體剛性與抑制衝擊與緩衝的懸吊,過彎時車身傾側抑制卓越,方向盤轉向指向性也非常敏銳,這對於一款車長四米九,定位以家庭買家為主的四門中大型房車而言難能可貴。在行路舒適性上,Altima不論是在粗糙水泥凹凸路面、坑洞、減震條或是壓過貓眼石,路感清晰,但不會有不舒服的衝擊感或跳動。

幾乎所有主安的功能都可以從方向盤右側位置的按鍵來操作。
駕駛儀錶板上MID的NIM智行科技頁面,顯示主動安全的功能項目。
ICC主動距離定速巡航系統作動情景。目前車輛尚未捕捉到前車,它要在32km/h以上才能啟動。但可在0-144km/h保持全速域巡航,

在先進主動安全已成為新車日常下,Altima自是有備而來,車上具備Nissan Intelligent Moblity全方位智行科技,不論豪華菁英型還是卓越旗艦都具備IEB主動煞車、ICC主動巡航、PCW前車碰撞預警、PFCW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BSW盲點偵測、RCTA與DAA駕駛注意力警示等,在卓越旗艦型還有更好用的AVM360度環景影像、LDP車輛偏移預防、LDW車道偏移警示以及P-IEB行人防追撞緊急煞車,連氣囊都從菁英型的6具提升到10具等級。可惜本車未具備當前多款新世代車型更進階的車道居中行駛,另外也沒有倒車主動煞車,不然會更十全十美。在其他舒適配備上,旗艦型還有Bose Premium音響和天窗,全車系則都配備有同級車罕見的車外引擎遙控啟動功能與ANC主動降噪功能。

32公里時速以上作動的BSW車側盲點警示燈設計在A住上,判讀更清楚,安全更有保障。
倒車影像是Altima全車標準配備,至於右邊的全景影像則是卓越旗艦版才有的標配。

這次試駕後可以看出Nissan在經營Altima上的用心以及裕隆在導入該車上所做的努力,讓Altima來到台灣後,國人可以享受到原廠最新動力科技,又不必像過往必須花上180萬以上到Infiniti去尋覓,如今用128.9萬便能享受到,配備也是大滿配的規格,也難怪Altima這回一發表,接單表現便開出紅盤,這也充分印證了好產品絕對不會寂寞。

Nissan Altima卓越旗艦型規格表

售價:128.9萬元

車身尺碼:4,900×1,852×1,444mm

軸距長度:2,825mm

車身重量:1,555kg

後行李廂容積:-

輪胎規格: 235/40 R19

懸吊配置:前麥花臣式、後多連桿 附單筒避震器

變速箱:X-CVT無段變速附8速手自排

引擎規格:2.0L 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汽油

最大馬力:248hp/5,500rpm

最大扭力:38.8kgm/4,400~4,800rpm

平均油耗:13.1km/L

0-100km/h:6.4秒

極速:NA

氣囊數:10具

ACC主動巡航:●

AEB主動煞車:●

倒車顯影/環景:●/●

車道維持/偏移:-/●

智慧頭燈:●

車側盲點警示:●

關於 林大維David

從「汽車購買指南」到「isCar」在業界近30年,林大維用人生近三分之二的時間一路走來,看盡台灣車市起伏,2017年成立「汽車專家」來提供宏觀而正確的汽車資訊,希望讀者在今天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還願意靜下心來好好把文章看完。

Check Also

全新Kicks北美亮相,外型討論度高!

全新Kicks北美亮相,多層整 …